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水盂:文房收藏新视点

  二十年前,一个读书人的房间里会有钢笔、墨水瓶、稿纸和大量的工具书。现在,一个读书人的书房里除了电脑和几本书,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在古代,一个文人的书房案头会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外,还会有大量的文房用品,比如笔洗、笔筒、镇尺,比如水盂。这些小东西随着岁月的变迁,已经逐渐消失在书房里,但是它们真的不见了吗?当然不是,现在不但在书画家的画室里可以寻觅到它们的踪影,在收藏家那里,更可以见识到它们往日的精彩。

  清末民初 紫砂水盂

  文房文具因小巧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所有的古董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并在收藏圈里称作文玩。不但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其投资价值在文房收藏中亦属上品。在这些文玩里,水盂是很有代表性的。水盂虽然属于小件,但是它的价值是无法忽略的。

  水盂,又称水丞、水滴、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它的造型大多为圆口、鼓腹、平底,有的带足,作为储存磨墨用水的器皿,水盂是历代文人名士在写诗作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除了实用,更可以把玩在手,所以它的造型与图案,也是主人品位的体现。据考证,水盂起源于汉魏,发展至明、清两代。水盂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还有一些则是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也非常丰富,以玉、瓷、紫砂等常见,也有陶土、铜质、水晶、玳瑁、漆器、竹木、景泰蓝等多种材质,至于图案就更是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在古代使用时,水盂一般还配有铜或玉质的小水匙。

  在晋代、南北朝时的水盂多为青瓷,或鼓腹似罐,或为动物,如青瓷兔形水盂、蛙形水盂等,做工无不精巧雅致。明、清两代水盂传世品较多,品种丰富。瓷制水盂的实用性较强,其形多为圆形。盂口富有陈设性和工艺性,这也是明、清两代水盂与以前水盂的本质区别。一般来讲,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利用釉色及纹饰增强观赏性,常见有青花、粉彩、单色釉等品种。古代水盂在当年读书人文房用具中为必备,虽盛水不过数滴,却有积水成渊的雅趣。

  水盂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具有把玩性。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文人相对。因此,它必须符合主人的情趣,所以这也造就了水盂的精彩,另外,从养生之道来说,水盂可息心养性,“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水盂可助文思,“几案之珍,得以赏心而悦目”。

  也有玩家把水盂称为文房的“第五宝”。上海有位历代水盂的大藏家陈玉堂老先生,就曾著文为水盂喊冤,认为将水盂排斥在文房四宝之外实欠公允。陈玉堂还有论: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可属“木”;墨乃松烟熏制,属于“火”;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此畜皆以土安身,故属“土”。唯“四宝”缺水,若以盂为水,岂不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许多玩家都认为陈先生所言极是。

  在收藏中,水盂的鉴别技巧主要从材质出发,明、清两代的传世水盂大多有经过长期使用后留下的“包浆”,无论是瓷质还是玉质,看上去都润泽光洁。而至于那些出土的老窑作品,就要根据窑口与胎质进行判断。总之,水盂虽小,学问却大,初学者在市场上不宜轻易出手,看上好东西不要冲动,还是多听听老玩家的建议。来源:每日新报


2008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