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冯并 企业要有过“五关”的准备

  冯并: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1945年出生于河北。高级编辑,国家级有贡献专家。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

  应对经济形势变化,企业要过五关。

  第一关就是通货膨胀。尽管我们的正式提法是“两防”,其中包括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但在事实上已经置身于通胀之中,要判断的只是程度问题,总之是价格进入了一个上升期。通胀的成因,多有解释,从根儿上讲,是货币多了。为什么多了?有正常因素,有不正常因素。经济总量大了,属于正常因素,有些则需要调控。外汇存底高达14000亿美元,必须有相当的人民币来回应;投资过热,也必然会化为货币压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经济,股价一度高攀,“投机”的“热钱”不断流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混在一起,也要对货币数量发生作用,再加上各种基础资源价格异动,表现为物价大幅上行。特别要看到,这次通货膨胀带有国际性,我们加入了WTO之后,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逐步显现,国际性的通胀必然影响到中国。人们很关注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大家都在讲,要告别廉价能源时代,告别廉价粮食时代,同时也会告别低通胀时代,至少一段时间内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大幅度提升。这一关不过也得过,至于时间多长我们慢慢再看,因为经济运动本身是一个过程。

  第二关就是资金价格。面对通胀,利率杠杆总是要反复启动的,不管是加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是必然的选择。对企业来说,贷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意味着得到贷款机会比较少了,存款利率提,贷款利率也会提。利率的变动则意味着资金昂贵,融资成本高了。

  第三关是人力成本。现在,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总体是赞成的,但评价不一致。按说中国的劳动法比起印度的劳动法,不算严苛。印度的劳动法规定,企业要解雇100名以上的职工,要得到联邦政府批准,我们至少没有这一点。但是,也有人讲,印度发展势头似乎赛不过中国,其中就是因为劳动法严苛,限制了企业发展。劳资问题终归是两难的事,一方面要让工人体面劳动,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待遇、报酬、福利,不能再出现“血汗工厂”,我想多数企业家也希望是这样一个状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人力成本上升如何去消化。珠三角很多企业外迁,原因很复杂,但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因素。

  第四关则是环保。我们常讲,西方国家是先污染后治理,我们不走这条老路。但事实上我们也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走出这个怪圈,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是很高的,高到连太湖水都出现了问题,说明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已经走到尽头。环保和节能减排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需要实在的投入。制造业面临着这样的新挑战,要花费力气,付出大代价的。

  第五关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讲“企业公民”,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企业的一种新要求。过去讲,企业是社会经济细胞,主要功能是创造利润,这是对的,但“企业公民”的提出,意味着人们对企业的评价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刚才讲到的用工、环保问题都是社会责任问题。企业要负担起应当负担的社会责任,这涉及到企业品牌和市场评价问题,如果企业污染或者产品是污染的,人家可以完全不买你的账。政府采购就有这方面的规定。我们正在进入后品牌时代。原来说,一个企业的品牌值多少钱,可以计算出来,但是责任不到位,一件坏事出来就可以搞得你一钱不值。可以说,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从来没有这么严格过,但这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环保责任尽到没有,劳动关系是否和谐,诚信度又如何,还有社会公益,哪方面做不好都影响到品牌。

  过这五个“关口”,要有综合举措,目前最要紧的是加强企业管理,包括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战略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品牌管理甚至危机管理。练好内功,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管用的。

  (本版演讲和对话根据速记整理,摘要发表,未经本人审阅)来源:中国企业报


2008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