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承认自己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不过,著名书法家孙晓云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坚持认为:书法应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必修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选修,应该重视中小学的毛笔课”。因为,“书法中蕴涵着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
练毛笔字可以宁静致远
孙晓云曾去过贵州的山区体验生活,在那儿,她被一些做银饰的老匠人的神态所深深吸引,“他们非常专注于手中的活计,一天从早到晚说不了十句话。即便是接受采访,他们都异常平静,让我深信这种手工业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他们不说话,但是宁静致远,我特别喜欢这种状态。”沉醉于书法,也经常能让她找到这种状态。但让她有些惆怅的是,“当手工业时代结束后,很多人就变得不容易愉快”,像她自己,就经常会被各种事务打断,不得不从宁静的书法生活中抽离。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母体
但在孙晓云的心目中,书法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载体。中国书法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除了中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取代来承载这种文化”。她说:对中国传统的书法没有是否继承的问题,没有“否”,“必须是继承的”,“传统是我们最具实力的财富,中国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能拿出去较量的只有文化,这是令很多国家敬畏的。”
毛笔课应成必修课
据此,她提出,“继承中国书法要从每个人做起。要重视中小学的毛笔课,不要仅仅把毛笔作为一种选择,而应做必修课。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文化这个东西是不能移植的,必须是潜移默化、口传心授,一点一滴传承下去。”她又强调:“任何艺术领域书法都是涉及最广的领域,因为任何人都要写字。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必须传承下去,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书法素质训练。”
毛笔字要从小就练
家学渊源深厚的孙晓云三岁就开始习书画,每日勤练不辍。切身的经历让她感受到:练书法最关键点在于“书法和弹钢琴一样,技艺随着手的肌肉的成长而成长。从小拿毛笔的孩子,就像从小弹钢琴的孩子一样,每块小肌肉的成长都是顺应这种驾驭能力的要求的”。所以,“你看,我现在想要把自己的字写得难看都不可能。我用左手写、我闭着眼睛写,和我右手写出来的字基本上是一样的,这几乎成了条件反射。”此外,她告诫:练书法要从平时的钢笔字、铅笔字做起,“把小学课本上的活体字练端正了,就是书法的开始”。来源:扬子晚报
2008年0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