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制笔高人担心

  “现在,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学传统的湖笔制作技艺,我最担心的是,这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后继无人。”在第四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召开之际,知名笔工、湖州善琏湖笔厂厂长邱昌明昨天发出如此感叹。

  邱昌明今年57岁,善琏人。他17岁起就进入善琏湖笔厂,师从湖笔制作老艺人姚关清,学习湖笔的传统制作工艺。半个月前,文化部在1138名候选人中确定了第一批共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被认定为目前全国惟一的“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人”。

  顾名思义,湖州产的毛笔,简称“湖笔”,它有着2000多年历史,位居文房四宝之首。湖笔制作是一种纯手工技艺,制成一支湖笔,需要72道复杂工序(一般毛笔只要10道工序)。

  邱昌明做出的笔能让使用者写起来“应手从心、挥洒如意”。比如,笔头尖端的锋颖,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几十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它可让字写起来有笔锋,而一般的毛笔是不具有这项功能的。

  但随着文化转型、书写工具改变等因素影响,湖笔业已呈现萎缩状态。具体表现为:市场需求量大幅减少,善琏镇全年湖笔产量仅1000万支左右;湖笔在当地工业产品销售份额中的占比明显下降,1990年占全镇35%,2004年下降到1%;全镇70多家制笔企业中有10名以上工人的不超过20家,湖笔的从业人数每年大约以8%-10%的比率递减。

  “如今,从事湖笔制作的技师年龄都偏老,年龄在40岁以下就8个人,湖笔从业人员的转移,导致湖笔业的后继乏人,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邱昌明说。

  为保护湖笔这张城市名片,近年来,湖州市采取了多项扶植措施。如修建中国湖笔博物馆,举办国际湖笔文化节,降低制笔企业税率,湖州一些中小学还开设相关课程推广湖笔文化。

  邱昌明说,今后要承担的责任是,经常走出办公室,到生产一线帮带、培养优秀的制笔工人,“特别是要带年轻徒弟,不能让制笔技艺在我手里失传。”来源:都市快报


200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