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削”,古人拿这玩意儿当橡皮用(摄影 陈伟)
8月5日上午,讲座还没开始,好奇的观众便争先恐后地围到了浙江省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宋大雍边上,打探专家带来的“宝贝”。其中的几件宝贝还真让他们傻了眼。一个像刀币一样的细长金属片吸引了观众的注意,一打听,原来是古人在毛竹上写字,写错后,用来削竹子的,这叫“削”,也就是古代人用的“橡皮”。
昨天,由钱江晚报人文版“淘宝记”栏目、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浙江省收藏协会共同主办的“收藏大讲堂”迎来了最后一讲。
讲座的主题为《文房四宝收藏与鉴定》。不过让老百姓费解的是,专家带来的“宝贝”杂七杂八,除了传统的笔墨纸砚外,印章之类的倒也好理解,可是比笔筒大好几号的“筒”是派什么用场的?
宋大雍说,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不过,文人书房中的“宝贝”,远远不止这些。比如,水盂(古人盛水的器皿)、笔洗(洗毛笔的器皿)、印章、镇纸等。
“这叫‘削’。通俗地说,这是古人用的‘橡皮’。”他举起刚才被读者误认为钥匙的金属刀片解释起来。原来这块“削”是青铜制的,有一面比较锋利,汉代的文人在竹简上写错字了,可以用它来刮。
说起“削”,还有个典故,按儒家的说法,孔子“笔削鲁史而成《春秋》”。这里的“鲁史”,指的就是鲁《春秋》。“笔”的意思是“修改”,“削”的意思是“删除”,孔子修改了鲁《春秋》中不合微言大义的部分,删除了鲁《春秋》中无关治道人伦的部分,最后成就了后世尊之的《春秋》。
见老百姓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宋大雍又举起两件宝贝来让大家猜。一个是比笔筒大好几号的“竹筒”,一个是贝壳。“筒会不会是用来插特大的笔?”“贝壳是不是用来镇纸的?”猜测的声音从各个角落传来,场下顿时热闹了起来。
“这叫诗筒,是古代文人用来暂时插放未写完纸张的,贝壳底部粗糙的纹路是用来摩擦粗糙的纸张的。”随着专家一一将谜底揭晓,观众恍然大悟。
宋大雍告诉收藏爱好者,“文房四宝”收藏门槛不是很高,而且范围很广。“文房四宝”的材质比较丰富,金属、瓷器、玉石等等都有。对于同时喜欢收藏玉器、瓷器、竹木牙角等材质收藏品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文具收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宋大雍提出了文房四宝鉴定的三个要诀:一是面熟,表象生硬,历时未久,不是后仿即新伪;二是体足,要求器式完全,少有缺憾;三是姿独,风韵独特,不在寻常之列。来源:钱江晚报
2007年08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