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铜墨盒———文人的尤物

    铜墨盒,这是一个仅仅在世上盛行100多年的物什,却是文人眼中的尤物。清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文人雅士,以及近现代的名人,如周恩来、鲁迅、弘一法师、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对其都喜爱有加,往往请书法家、画家、名人甚至自己题字作画,再请手艺最精湛的雕刻家刻制。北京同古堂、荣宝斋、一得阁制刻的墨盒名扬天下。

    铜墨盒藏于深闺,不为收藏界所看重。义乌人贾献华独辟蹊径收藏铜墨盒,至今已有1000多方,而且大小内容无一相同———

    缘起少年文学梦
   
    今年51岁的贾献华,少年时光是在义乌市义亭镇的乡间度过的。父亲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致死,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将四子一女培养成人。

    在艰苦的环境中,刚初中毕业的贾献华偶然得到一套《郑振铎文集》,一读就入了迷,对郑振铎崇拜得五体投地,并从此做起文学梦,发誓要成为一名作家。贾献华参加工作后,果然和文字打交道,还陆续出了几本书。

    贾献华一直喜欢收藏字画和其他古董。偶而收藏了几个铜墨盒,只是觉得有味道,但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居然遇到了一方郑振铎生前曾经用过的铜墨盒,盒上的字画无比精美。那个曾经的少年文学梦,那个曾经奉若神明的长者,因为一方小小的铜墨盒,而变得如此清晰。从此,贾献华迷上了铜墨盒收藏。

    收藏足迹遍及海内外

    收藏铜墨盒属于“偏门”,收藏之路与众不同。从2001年开始,贾献华足迹遍及海内外,一共收藏到1000多个铜墨盒。由于历经大跃进和“文革”,铜墨盒作为铜制品,基本被销毁一空,存世甚少。

    每次外出旅游,他总是放弃景点,而是出入当地古董店。一次在绍兴,他看到一方又脏又黑的铜墨盒,但隐隐露出来的几个字却让他一眼瞧出非同寻常。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是料器(19世纪的玻璃俗称)做成。

    店主也是一个识货的主,开口就要价3万元,贾献华不还价,应声买下。回家洗开一看,质地自然无话,字画亦精美异常,而且是五面雕,显然是皇家用品。仔细洗清底部,上面居然刻着两字“荣禄”,原来是清朝那个曾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等职,参与确定道光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的“政坛红人”。

    贾献华先后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收购回众多流失海外的铜墨盒,其中大多属于精品。

    现在,贾献华收藏铜墨盒已是颇具名气,许多收藏者往往自己上门来自荐。一时之间,收藏精品无数,譬如,弘一法师、鲁迅、吴昌硕、齐白石、姚华、陈半丁等等不一而足。

    铜墨盒缘起一个美丽的传说

    铜墨盒的起源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贾献华说,关于墨盒,最早的传说就是鲁班,他用于木工活的墨斗可以视为鼻祖。南京曾出土一件明代初期的铜墨盒,长10.2cm,宽9.8cm,高5cm,外有木盒。但这并不能说是最早的铜墨盒,这时期也没有铜墨盒流行的记录。

    不过倒有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嘉庆时一个秀才准备去赶考,其夫人为了让丈夫方便考试,便研了许多墨汁,装在一个梳妆用的金属盒里,为了防止外溢,又在里面铺了一层丝绵。秀才到京后,其方便的“墨盒”一下子便被读书人看中。于是,铜墨盒便应运而生,在文化圈子里流行起来。为什么要用铜做呢?这是因为铜结实耐用,容易携带,不必担心被轻易地碰坏,也不必担心被墨汁轻易地腐蚀。而且铜质细腻光滑,可以做成各种造型,越用越亮洁美观。特别是文房讲究一种文化情趣、一种文化品位。在上面题刻一首诗,进而画上一幅画,总是相得益彰,增添书房气息。

    铜墨盒独特的艺术魅力

    铜墨盒的历史使命,非常短暂。

    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硬笔的出现,自来水笔代替了毛笔,铜墨盒逐渐退出舞台。但铜墨盒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得以当做艺术品流传。清末民初文人雅士案头之物———铜墨盒,是书画艺术与镌刻工艺结合的“并蒂莲”。

    铜墨盒往往由文人名士亲自操刀,或自画自刻,或著名画家与刻铜大家珠联璧合,共同制作,使刻铜墨盒名噪一时,成为近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案头必备的文房珍玩。在这些铜墨盒上,浓缩了几千年的文化精华,各种书法手法、绘画技巧在这里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甚至清朝末期出现的照片,在铜墨盒上面都完美表现出来。

    由于喜欢收藏字画,贾献华与吴山明等名家多有接触。一次,吴山明赠送其两方铜墨盒,并自述墨盒上的雕刻作品对其绘画影响深远,线条表现上的铁骨金钩,令吴山明受益匪浅。

    铜墨盒的形状有许多种,流行的铜墨盒主要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还有其他特殊的形状。 每一种形状都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线条或笔直,或圆滑,如此和谐,如此精美雅致。铜墨盒往往是用红铜做底,盒身、盒盖多为黄铜或白铜。在清代主要是黄铜,民国时多为白铜。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盒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置于案上,稳稳当当,玲珑秀气。铜墨盒的制作,全部手工打磨,颇费时间。质地好的铜墨盒,往往要几个月以上,甚至一年方能完工。

    别看铜墨盒的盒面虽小,艺术表现却别有洞天。诗书画印无一不有独到的表现。其实这就是一幅特殊的作品。将书法、绘画、印章,将纸上的文化用刻绘的形式表现在洁亮的铜质上,这又多了一份创作,一种匠心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影响了一个时期的一种文化,也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师的事业。在铜墨盒流行的清朝及民国时期,士大夫不仅把铜墨盒置于文房,也请名家绘刻,作为礼品互相馈赠。一些学校还在上面刻上文字,用作学生的奖品。

    “我收藏了一段历史”

    “铜墨盒是我陶冶心情,并在把玩中学习祖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我收藏了一段历史,收藏一段文化。”贾献华说,那方荣禄的铜墨盒,有人开价50万元收购,他一口拒绝。

    “品位词句极佳、意味隽永的铜墨盒,是我每晚的必看功课。一有知心好友前来,我便用最高礼节招待———把玩铜墨盒……” 贾献华沉浸在自己独辟蹊径找到的一方美妙天地之中。

    采访转眼临近深夜11点,贾献华又从保险箱中取出几个最珍贵的铜墨盒仔细把玩,轻轻吟诵起盒子上刻着的古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来源:金华新闻网


2007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