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变脸”文具成学生新宠

  伴随着新学期的来临,文具消费热潮又一次袭来。在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部分商家的文具销售额超出平时三四倍。其中,高档文具、个性化文具,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孩子:难抵诱惑

  如今,精明的商家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越来越注重将文具设计成带玩具功能的款式:风车削笔刀、赛车或立体的文具盒、卡通娃娃圆珠笔、口红式样的橡皮擦……这些平时用于学习的简单文具摇身变成“玩具”后,身价翻了几番,但因其“好玩、好看”,这些玩具化的文具成为不少中小学生的新宠。

  在北京一所小学对面的一家文具店,这几天每到放学后就拥挤不堪,售货员不得不在店门口临时支起两张桌子,卖一些热销的文具。一位售货员介绍,一些“造型”后的削笔刀要30—70元不等,买的人很多,而仅售3元的“古典”削笔刀很少有人问津。笔类的名堂更多————一种圆珠笔的笔杆头上套了个娃娃头,笔杆分三节,拉出来是笔,缩进去就成了娃娃身子;卡通橡皮最高则卖到9元……尽管文具的价格攀升,仍有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地说:“这些文具太可爱了,我想要。”他们对样式奇特、功能繁多的文具爱不释手,缠着家长购买。

    家长:真的很无奈

  真是加重负担:“一套水彩笔50元,实在太贵了。”一位家长站在柜台前喃喃自语。笔者发现,对于这种另类消费,不少家长十分无奈。一位家长表示,商场上的文具越来越趋于高档化、玩具化,孩子买文具时,对平淡无奇的那一类看都不看。为了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她不得不为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支付更多的钱。几个被孩子拉到柜台前的父母感慨地说:“太贵了,放在以前都可以交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笔者和几位家长聊天发现,不少家长在应孩子要求买了这类文具之后,担心“孩子上课玩儿”。 有一种铅笔盒,前后左右竟然“隐藏”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键,每按一个键就会弹出一种文具,橡皮、削笔器、放大镜,甚至还有温度计、指南针,“噼噼啪啪”地一个个应声弹出,活脱脱一个“暗器盒”。对如此“新颖”的设计,一位理智的家长对此并不看好:“高价位文具,虽然设计新颖,可仔细推敲,它们大多华而不实。就说这只按键式笔盒,上课时会分散孩子注意力,况且弄得噼啪作响,老师肯定要批评;再说这种笔盒如果摆满文具的话,得多少分量?我可不想再给孩子添负担。”

  家长凌女士说:“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我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帮她买一些新文具,主要是想让女儿跟得上别的孩子,心情愉快地读书,读好书。家里现在确实有不少书包和笔、本子之类的文具,但孩子都不舍得丢,都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家长黄先生坦言:“我觉得这些文具高档化没有必要,但毕竟就这么一个孩子,他想要,就买吧,别的孩子都有,他没有也不是那么回事。而且,刚过完春节,孩子手里都有一些压岁钱,这些钱一般都由孩子支配,只要不买出格的东西,我们基本上不干预。不过,现在的孩子攀比的心态还是让人担忧。”

    老师:拒绝高档文具

  对于使用这样的文具,某小学徐老师说,低年级的孩子往往没有一种珍惜文具的意识,通常一支铅笔用几次,转身就不见了。一天下来,一些班主任老师就能收集一大堆“无人认领”的铅笔、橡皮擦之类的小文具。因此,家长没必要给孩子买高价位的文具。她同时认为,孩子自控能力差,功能复杂、设计过于花哨的文具并不适合他们,一是易走神,二是不安全。

  另一位小学老师则表示,孩子对新奇事物有一定的兴趣是正常的,但家长不能无条件满足,应给孩子讲清楚文具与玩具的区别———文具是一种学习工具,而玩具是供孩子娱乐的。

  同时,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呼吁,生产厂家和商家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不要靠单纯追求文具用品的外表设计、装饰别致来吸引孩子们的购买欲望。质量监督、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文具用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净化学生文具用品市场。 来源:枣庄日报


2007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