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义乌最后一个修笔匠

编 号: 455587    
摄影作者:   
文件名:hgh68180.JPG  
文件大小:57K  
高 X 宽:334 X 450  
说明:hgh68180.jpg
老人的摊位前张贴着自己的大幅招贴画。

    在义乌市区工人西路的昌龙眼镜店边,有一个小摊位,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旁有张小桌子,放着墨水瓶及钢笔配件,桌前有块白地蓝字的小招牌,上书“修理钢笔”。偶尔有个把也像他这样年纪的老人,带了支钢笔要求修理,他就一丝不苟地打磨笔尖,或套上大小一致、色彩搭配的笔杆,让顾客满意而归。这是热闹的义乌城区中最冷清的摊位,摊位的主人是73岁的龚景忠。

    龚景忠系稠江街道地横头村人。解放时在佛堂镇粮管所当助征员,后来见佛堂街上修理钢笔的生意不错,就摆起了修理钢笔的小摊。1969年,他被作为投机倒把分子遭受打击。他十分想不通,自己经常为贫困学生修钢笔,一分钱都不收,为何却成了投机倒把分子呢?1982年,他向当时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写信反映此事。不久后的一天,一位瘦瘦的干部模样的人来到他的摊前,他还以为又是来找他的麻烦了,慌忙把桌上好一点的几支钢笔藏了起来。那位干部模样的人连忙说:“你不要害怕,我是来找你谈话的。”一聊,才知道来的这位干部就是谢高华书记。龚景忠向他如实地反映了自己的情况,此后没多久,在谢高华书记的明确指示下,龚景忠的投机倒把问题得到平反。

    上世纪80年代,龚景忠的月收入有百来元,这比当时的公务员还要高一些。如今,修钢笔这个行业早已衰落,他常常一天接不到一笔生意。现在,修钢笔的摊位整个义乌城区也就龚景忠这一家了,他曾从香港阳光卫视上看到,整个北京市也只有一个老人还在修钢笔。

    龚景忠不光自己从事了一辈子修理业,还培养儿子走上了修理之路,现在儿子已经成了昌龙眼镜店的老板,并且开出了七家连锁眼镜店。龚景忠说,如今修钢笔已成了爱好,收入多少已无所谓,有人来找他修就感到欣喜。他最高兴的是有一天一位老师拿了20支钢笔找他修理,让他实实在在忙活了一阵。来源:金华日报 □张金龙 文 徐庆丰 摄


2006年09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