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保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也有利于增加供给、稳定物价。要多策并举有针对性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防止大宗商品涨价向下游产业传导使中小微企业承受成本压力,抓紧研究包括阶段性减税降费在内的普惠性政策,鼓励地方对中小微企业在减免房屋租金、水电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帮助渡过难关。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0.7%,环比上涨1.2%。
同时,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4.3%,环比上涨1.1%。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国新办解读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吹风会上表示,9月份PPI是10.7%,这是从1995年以来的最高点。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是最根本的原因,我国是进出口大国,所以必然会传导到国内。
姚景源分析,现在PPI上涨主要集中在上游产业,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涨幅过高过快。“这样会导致企业价格出现倒挂,就是下游加工企业被迫要接受上游涨幅过高过快的价格。”他说,这确实给下游企业带来了生产经营压力,这一点也是二季度到三季度经济下行的一个结构性问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福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前端资源类企业是有利的,但是对中后端的企业而言经营确实会比较困难。最近由于煤炭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一些地方拉闸限电,这些情况都会对中小企业造成影响。
赵福昌表示,要防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冲击下游中小企业,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上游大宗商品要采取保供稳价的措施,控制大宗产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已经存在了,后续向下游的传导还可能持续,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具体而言,从帮扶措施上来讲,可以借鉴疫情期间的一系列相关措施,比如在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方面,从房租、水电费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这是比较常规的扶持。另外,疫情期间在社保费用减免等方面采取过相关的措施,现阶段也可以根据社保费用减免的政策空间,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怎样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会同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二是政策规划体系日益完善;三是政策支持针对性持续提升。
一方面,工信部正在牵头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重新修订,推动新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另一方面,政策措施出台紧扣经济形势变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可操作性有效性强,集中体现在减轻税费、增加信贷、培育企业、优化服务上。
肖亚庆介绍,在减轻税费方面,推出了减免小微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约7.6万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新增减税降费超过7000亿元。
在增加信贷方面,通过全面降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释放流动性,加大对小微企业定向支持,近期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并以优惠利率向小微企业发放。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截至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93万户,同比增长29.5%。
在培育企业方面,启动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更多企业专业化发展。目前,已培育“小巨人”企业470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
在优化服务方面,重点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40多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近600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示范基地2500多家、示范平台3300多家。
“今年6月份到7月份,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举办各类服务活动1.8万多场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编制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进一步推动服务走深走实。”
肖亚庆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任务,工信部将进一步优化环境,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政策储备;并加大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相关工作,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2021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