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一支钢笔“绘”初心:一对父子老兵党员的忠诚“接力”

一对父子老兵党员的忠诚“接力”

一支钢笔“绘”初心

■解放军报记者 韩 成 通讯员 刘海林 张 威

在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退役军人邵晓明家中,一支外壳已褪色的钢笔,被醒目地摆放在客厅的玻璃柜里。

这支钢笔是邵晓明的父亲邵刚在新疆军区某团服役时,第一次作为党代表参加团党代会的纪念品,也是这对父子兵铁心向党、传承忠诚基因的见证。

1964年,21岁的邵刚参军来到大漠戈壁。新兵刚下连,积极上进的邵刚就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想当党员,先当训练尖子!”指导员的话让邵刚有了努力的方向。他向团里的训练能手学习军事技能,不断提升训练成绩。入伍4年,他先后获得五好战士、优等炮手等荣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一名党员后,邵刚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事事冲在前、争先进,当班长、当排长,再到成长为连队指导员。那支钢笔,就是邵刚担任指导员期间,作为党代表参加团党代会时发的纪念品,那也是他的军旅“高光”时刻。

大事难事方显忠诚底色。1982年,部队精简整编,邵刚向组织递交了转业申请。“说不想留那是假话,但我是一名党员,要带头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给大家作表率!”邵刚坦言,“部队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作战和指挥模式变化很大。我的学历低,不能当部队发展的‘绊脚石’,转身也是为强军作贡献。”

“心中装着责任,在哪儿都能发光。”邵刚从部队转业后,回到家乡担任乡里的司法助理,每天面对的都是百姓琐事,他却干得乐此不疲。退休后,邵刚为民服务的脚步没有停下,义务担任政策宣讲员和红色讲解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一名党员,无论多大年纪,都要在党龄的年轮上留下为党、为国、为民奉献的印记。”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邵晓明立起了人生坐标。1990年,邵晓明怀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临行前,邵刚将自己珍藏的那支钢笔送给儿子,邵晓明也将父亲的嘱托和期望记在心间。

到了部队,邵晓明以父亲为榜样,刻苦训练,争当训练标兵,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荣立个人三等功。1994年,同样是入伍的第4个年头,邵晓明光荣入党。

1996年,邵晓明离开军营,回到家乡江苏省邳州市,在官湖镇武装部工作。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支陪伴他6年的钢笔小心地摆放在家中的玻璃柜里。虽然脱下军装,邵晓明“兵味”依旧,经常早晨起床跑5公里。工作中,他也用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民兵训练中从严从难,真打实练。曾有一些老同志“善意”提醒他:“民兵训练别太较真,差不多就行了。”邵晓明说:“民兵也是兵,平时训练走过场,打仗时就派不上用场。”

2020年,邳州市连降暴雨,河道水位急速上涨,大坝面临决堤危险。邵晓明第一时间向上级请缨,带领民兵突击队担负大坝值守巡逻任务,连续奋战多个昼夜,排除多处险情。

危险面前,邵晓明是公认的“拼命三郎”;厉行节约,他是出了名的精打细算。训练打靶时,因不少民兵不熟悉枪支维护保养,经常出现浪费枪油的问题。邵晓明发现后立刻落实了两件事:一是召集大家学习枪械结构知识,练习枪械分解结合;二是结合当兵时的经验,用注射器计量步枪保养用油,降低训练资源损耗。

一支钢笔“绘”初心。多年来,邵晓明牢记父亲的嘱托,用行动诠释一名党员的好样子,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基层武装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前不久,邵家父子不忘初心、续写忠诚的事迹,还被搬上邳州市党史学习教育讲堂,成为该市党员效仿学习的身边典型。


2021年0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