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博鳌新视野:经济学者吁“双循环”应“内外兼修”

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实现“内外兼修”?一些经济学者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为此建言。

  说国内:体制机制改革仍有滞后

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举行“双循环的中国新发展格局”分论坛。图为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副主席、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作主旨演讲。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骆云飞 摄
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举行“双循环的中国新发展格局”分论坛。图为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会副主席、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作主旨演讲。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审时度势的主动决策。”博鳌亚洲论坛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曾培炎21日在线上参会时说。在分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他首先提到“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主席博克纳对此亦有同感。他说,面临更多机遇及更大责任,中国提出经济模型从出口导向转为以“内循环”为主体十分重要。中国有巨大的内需市场,也有庞大的企业研发基础。

  “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在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国内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但在这方面的改革相对滞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提醒,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亟待改革。

  在他看来,当前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最大挑战在于体制机制,“如果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好,无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在世界竞争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论国际:呼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2021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在海南省博鳌举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右)出席并参与讨论。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侯宇 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右)出席并参与讨论。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说,“内循环”很重要,“但是这必须有‘外循环’的支持”。他从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一是利于推进循环沟通、互通有无。朱民举例说,中国需要从全世界学习或引进技术,“外循环”或可发挥作用。

  二是利于推进全面竞争。随着中国全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推动劳动力发展的最根本力量就是竞争。“外循环”不仅推进中国企业面向全球,也有助于中国劳动力高速发展。

  三是决定中国对世界合作的基调和态度。朱民认为,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循环”意味着中国依然把自己融入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和发展之中。

  博克纳着眼于开放,并强调这不仅与中国相关,同时对欧美国家也意义深远。“中国不断开放,对我们来说是重大机遇。”他还呼吁各国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提醒另外一些主要经济体不应小心眼似的“报复”。

  吁“兼修”:内外循环如何不“脱钩”?

  在经济学者看来,“双循环”,重在“兼修”“联动”。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说,一定不能将“双循环”搞成单循环,内外循环不能“脱钩”。他提到以金融和科技作为“双循环”发展战略的驱动力。刘连舸所在的金融行业虽在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还有短板,但正在加快系统建设,以期支持更高质量的发展和开放。

  曾培炎认为,随着内部循环愈发顺畅,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会不断释放,这也将支撑带动外部循环,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视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有机连接,要特别重视外部市场的拓展,重视改善外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说,找到问题、直面挑战时,也将找到解决问题之道。(完)


2021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