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数十年未有之变局。本次智造业年会以“科技创变进行时”为主题,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管与业内顶尖专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思考。
制造业2019年:创变升级进行时
2019年11月18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9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广州康莱德酒店圆满落幕。作为国内最早关注智能经济、关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经类领军媒体,这已经是智造业年会的第四个年头。本次智造业年会以“科技创变进行时”为主题,邀请30多位头部企业高管与业内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科技如何赋能制造业,推进产业迭代。详见本期报纸11版、12版专题。
“恰逢其时、恰逢其地、恰逢其人”,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9年中国智造业年会”,于11月18日在广州圆满落幕。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换挡期,利用科技赋能、智能升级实现制造业的价值重塑,已经成为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业内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智造业的升级之路,迎来了四个重要的政策和行业节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其次,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同时,今年三月,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首次提出“智能+”; 两周前的10月31日,工信部宣布5G商用正式启动,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所有的终端体系和商业模式都将被重新定义。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正面临数十年未有之变局。本次智造业年会以“科技创变进行时”为主题,邀请30位头部企业高管与业内顶尖专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思考。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赛迪顾问,发布《2019中国智能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把脉全球主要经济体智能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11月18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9中国智造业年会”在广州举行。-资料图片
论道智造创变
随着5G商用开始落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中国制造业开启升级之门的一把钥匙。
当天下午,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5G专家张龙就在会上表示,5G不仅仅是4G加1G,还将为垂直行业带来巨大的应用想象空间。“中国移动2012年开启5G研发以来,和合作伙伴一起定义5G需求场景、研发关键技术、探索端到端演进。”他说。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推动了5G+计划,包含了5G+4G、5G+AICDE、5G+Ecology、5G+X四个部分,并且已经在5G的应用过程中,涵盖了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
以智慧工厂为例,原来精小的小器件生产是比较难的,如今通过机器视觉质检,基于大带宽低时延长的5G连接,生产效率和精确程度将会大大提升。
“华为在和商飞合作,目前已经在生产中大量应用5G了。”华为云AI领域总裁贾永利在演讲中说,“因为5G的低时延制造的时候可以对各种质检的环节可做实时的分析,大幅缩短了检测的时间。”
而他更是大胆断言称:“目前我们已经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和风口上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加上工业互联网、5G等新技术,一定能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作为中国制造行业的“老兵”,联想集团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智能制造转型,其中包括质量体系和数字化采购计划及工厂的智能解决方案。
“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我们准备再用三年时间把整个智能生态圈进行转型和建立。”联想集团MBG(移动业务集团)中国区制造高级总监齐岳在演讲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5G和智慧工厂方案结合,打造成一个可以输出的成熟解决方案。”
他认为,在5G的推动之下,智能制造将更快更好地落实。目前,联想在武汉的产业基地已经和集团云网融合事业部开展了5G无线化场景,同时还在不断探索5G技术在各个终端平台业务间的链接作用,从而实现大数据互联互通。
不过,在商用化的过程中,5G的落地速度似乎没有那么迅速。“从智慧物流和智慧港口的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迫切需要5G的用户,”西井科技的谭黎敏说,“在对港口物流进行智能化的过程中,5G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但他遗憾地表示,目前帮助港口做方案的时候,没有一家5G基建的厂商给报价。由此可见,距离5G真正的大规模落地,实现它被业界赋予的各种期待,还需要一段时间。
把脉全球智能制造
从智能经济的发展背景来看,中国从2017年开始,连续数年出台各项政策,深入实施“智能+”战略,引导智能技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在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目前,世界各个主要国家,都把数字经济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赛迪顾问副总裁董凯表示,“但是从中美之间的发展阶段对比来看,两个国家的侧重点和优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他表示,智能经济实际上是数字经济的自然演变的下一个阶段,是以数据、算力、算法、网络为支撑,以智能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智能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活动。
而在腾讯云工业行业首席架构师余弦看来,中国产业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中国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这两个产业之间必须融合才能发展。
但目前来看,传统产业在技术积累、创新能力等方面相对新兴的科技公司仍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新兴产业则面临市场天花板显现的问题,需要找到正确的应用场景与传统企业协同发展。
以工业场景为例,近两年的一个爆发点就是工业互联网,而整个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和模式设计,都是为了瞄准整个工业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即连接化、数字化、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的更深一步,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互联。“在智能化的供需配置器支持下,能够快速洞察不同用户群同类需求的特点及趋势,从而指导企业调整内部生产运营提供匹配的供给,甚至借助互联能跨产业获取生产要素来更好地满足需求。”余弦说。
各地抢滩智能经济
作为国内最早关注智能经济的财经类领军媒体,自2016年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每年都派出阵容强大的专业记者,联合赛迪顾问、德勤中国等专家,分别实地采访调研不同行业领域的智能经济代表性企业。
目前,联合调研团调研足迹遍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的200多家企业,旨在通过调研揭示存在和潜在的问题,发掘企业内生发展的亮点及优势,寻找行业变革的趋势。
结合2019年联合调研团的调研走访,《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赛迪顾问,共同发布了《2019中国智能经济发展趋势与展望》,并正式公布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潜力20强”榜单。
这一评价体系从五个维度分别对中国智能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进行独立评价,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合成计算,最后得出代表中国智能经济发展潜力城市整体情况的指数。
在这一评价体系下,上海得分89.4分排名第一。“如果不考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话,北京排名第一。”董凯表示,“算上应用方面,尤其是在未来的提升潜力上,上海最终反超北京。”
今年8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触摸智造——2019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就走进上海,采访了五家“AI+实体经济”概念企业。受访企业均向记者表示,感受到了近几年政府对于智能制造企业的重视,也是近几年上海政策红利的受益者。
在实践的过程中,智能企业感受到最为重要的氛围,是上海对技术应用的重视。“上海及其周边是中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地方,有着大量传统制造业的区域。”西井科技CEO章嵘告诉记者,“能够为人工智能的落地提供充足的场景。”
而在以北上广深杭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城市之后,是武汉、南京、苏州等“新一线城市”,通过政策等驱动因素,于人才、资本、科技等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逐步呈现出赶超传统一线城市之势,资源虹吸效应的增强将助力新一线城市智能经济快速发展。
而第三梯队城市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智能经济发展要素资源支撑方面相对较弱。但得益于新一轮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机遇,纷纷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在工业、商业及服务业领域应用示范,并在细分领域逐步形成差异化特色,是助力我国智能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后备力量。(綦宇)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