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带”的全球位次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关村科技园内,一个“眼睛”大大的机器人潜在水下,跟随指令不断上浮下潜,用摄像头忠实地记录着水下的一切。这是首家全系列水下机器人研发企业深之蓝的研究成果,它让“探海”这一世界性难题得到解决。
同样是在天津滨海新区,老牌制造企业天津一汽丰田正在进行着“二次创业”。作为天津第一家高标准智能工厂,以及丰田全球最先进的工厂,它已实现了无人化一体化作业,总装车间采用全摩擦技术替代传统生产线,实现了对生产线的彻底性革命。
2018年,天津市通过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此拉开了天津加速发展的序幕。作为天津智能制造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预计到2020年,仅滨海新区的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就将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以上。
这只是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缩影。放眼全球,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智能制造开始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战场,它本质上就是的智能化过程。同样的,智能制造也成为重塑世界城市之间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美国、德国和日本继续走在全球智能制造的前列,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在这一轮的智能制造竞争中,如何评价一个城市在世界竞争中的实力以及发展潜力?经济观察报政研院联合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希望从独立第三方的角度,用数据和模型的评价体系,对全球50个样本城市进行梳理与分析,并最终对这50个城市的表现进行排名。
最终形成的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评价体系,主要由科研水平(25%)、智能生产(25%)、产业融合(20%)、发展潜力(15%)及政府扶持(15%)这五个一级指标构成,在这五个一级指标下,又分别设有15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
由于统计数据本身的滞后性,为保证国内外城市数据协调及可对比性,本榜单所采用的指标主要以全球50个样本城市的2017年和2018年数据为支撑,同时,为保证量化的科学性,数量类的原始数据处理,基本采用人均和总数量这两个下级指标。
榜单最终结果显示:美国纽约、中国上海、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中国深圳、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中国苏州、美国芝加哥、中国天津位列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的前十名。其中,美国与中国各有4座城市挤入世界前十名。
中国城市智能制造平均指数远低于国外城市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达到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1.952万亿美元的总产值,此后中国制造业产值高居全球第一。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呈现较快的增长。
另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的市场规模已达到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同样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三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2%。中国的智能制造正迈入成长期。
为了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国家层面批准了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类试点项目共816个,地方层面则兴建了一批智能制造类区,共537家。
从榜单结果显示的整体实力来看,中国城市智能制造平均指数为0.4387,稍低于样本平均水平0.4642,远低于国外城市平均水平0.4842。美国所有样本城市均高于平均水平,中国22个样本城市中仅有6个城市高于平均水平。
如果以单项指标来看,中国城市与国外城市同样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水平来说,国外城市依然是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前十名城市分别为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匹兹堡、美国波士顿、德国柏林、美国旧金山、日本东京、美国芝加哥,无一中国城市上榜,北京作为中国国内最高科研水平的代表,仅位列世界第11位。
智能制造产值/传统制造产值这一指标很能体现一个城市智能制造的发展价值,所有样本城市平均比值为72.56%,中国样本城市平均为68.57%,远低于国外样本城市的75.69%。只有深圳以高达85.34%的制造产值比例取得此指标第一。
中国城市在产业融合与政府支持方面优于国外城市
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各产业行业之间的交互作用及的完整性,无疑对智能制造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
中国制造业覆盖了全世界所有产业门类,是世界工业体系最齐全的国家。得益于此,中国城市的智能制造产业融合度非常强势,远优于欧美国家的城市,这也是欧美等国这几年开始实施制造业回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榜单显示,世界智能制造产业融合前十为中国上海、中国天津、美国旧金山、中国苏州、美国纽约、中国武汉、美国洛杉矶、中国北京、中国郑州、中国合肥。
上海智能制造平均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最高提高3.8倍以上。天津市智能制造企业广泛分布在制造业的26个行业大类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智能制造产业结构合理性有助于该产业迅速发展,天津以84.89%的产业结构稳居第一,显著高于样本整体产业结构为75.2%。
政府对于产业的扶持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干预,更多的是政府服务产业的意识及效果。产业及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我们的评价体系中,政府扶持主要体现在对于产业的专项资金、综合税收比例以及科技资金支出。榜单显示,在政府扶持这一指标上,前十城市为中国深圳、中国天津、美国纽约、中国上海、日本东京、中国北京、美国旧金山、美国洛杉矶、美国芝加哥、法国巴黎。此单项排名中,亚洲和欧美城市各半,可见无论东西方城市,政府对于这一产业扶持的方向是一致的。所有样本城市中,平均设立的智能制造专项资金为25.54亿元,其中中国城市平均资金为24.32亿元,稍低于国外城市26.5亿元。其中,天津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比第二名的纽约多出了27亿元,可见当地发展智能制造的决心。
科技资金支出方面,深圳以403.52亿元的支出高居第一,不愧是中国的创新第一城。上海、北京分别以341.71亿元、285.78亿元位列第二、第三名。超过所有样本平均科技资金支出(98.7亿元)的城市仅有16个,其中中国与美国城市各占6个。
中国“智带”形成,长三角智能制造园区占全国28%
智能制造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科技创新无疑是最重要的抓手。
近年来,相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政策法规、国家级试点项目等以扶持、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其中,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从2015年开始,已公示了共四批项目,总数为307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拟立项项目从2016年开始,已公示共三批项目,总数为509个;两个试点项目共有816个项目。
从分布来看,传统制造业强省市试点项目最多,如山东、北京、江苏、广东和浙江位居全国前五。其中山东以75个项目高居全国首位,几乎是排名后十个省市区的总和。
同时,各地为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在智能制造链条上诞生了大量的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孕育了一大批智能制造产业链企业。很显然,这些园区成为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和孵化器。经过筛选,我们共得到园区样本537个,范围涉及全国27个省市。
智能制造产业园分布呈现出两条纵贯南北的产业带,链接了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城市。其中中部产业带以“北京-天津-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佛山-深圳”为线,东南沿海产业带则以“连云港-盐城-合肥-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宁波-莆田-厦门-汕头-深圳”带状分布。
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数量超过10家的城市达到15个,这些城市成为中国“智带”的核心城市,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排头兵。
除带状分布外,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大部分集中在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环渤海地区(未加入辽宁,单独计入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五大区域。东北地区继续沦陷,西北地区除西安外偶有园区出现。
在环渤海地区,北京和山东撑起了大部分份额,河北省存在感依旧不强,天津的智能制造产业大部分集中在“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新区;长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产业也最为发达,相关园区达152家,占比达28.3%,其中南京、上海、杭州的园区数量位列长三角城市前三甲;在传统制造业重地珠三角地区,广东以一省之力获得10.9%占比,其中广州和深圳贡献了一半份额。中部六省共有智能制造类产业园109家,占比达20.2%,表现抢眼;西南地区园区占比约为16.3%,四川和重庆贡献了西南地区近七成园区;最大亮点是贵州在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大数据产业领域表现亮眼,并通过布局各类园区形成相对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链;西藏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本处于空白。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发现,近年来大数据产业园数量最多(111个),占比20.6%。其次的是综合型园区(96个),占比17.8%。新材料园区为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引擎”,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领域作用重要。由于新材料应用的广泛性,其园区占比也达到了17.1%。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在智能制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抢占一杯羹,各地纷纷建设了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的全国总数达到了68家,占比12.6%,甚至连河北固安和香河这样的县级区域也建设了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园区。无人机、3d打印、云计算、数控机床、人工智能等园区发展则较为均衡。
从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到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以及国家级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试点项目,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带”(简称“智带”)正在初步形成。
转自:网易
2019年0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