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要抓好的第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走上“部长通道”,他表示,为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从“四快一好”抓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造业创新体制
回望2018年,制造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代表创新方向、更具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我国不断深化创新相关领域的改革,弥补创新链上实验室到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依托企业联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新材料、机器人等创新中心的建设,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破解行业的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难题。
奇点汽车战略与品牌副总裁赵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我关心制造业中关于科技含量、互联网具有更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而不是初级、原生态这种比较早期的产品更新换代问题。以及政府对于新兴制造行业中,会给予怎样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要从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红利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完善制度机制的效率红利,一是向智能化、5G技术应用要技术红利;二是加强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向营商环境优化和完善市场机制要市场化红利;三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全球名牌,向国际化要红利。”
杨元庆强调,从政府层面来讲,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向国际化要效率红利。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让技术、产品有更加广阔的销售平台。同时在全世界建立品牌影响力,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作为走出去战略的积极践行者,联想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机遇。通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中国企业未来将占据竞争高地,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带来更大的增值。
培养高技能人才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就是实现制造业智能升级,“人才为本”是其五大基本方针之一。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国制造业要想由大变强,其中一大制约因素就是高技能人才的稀缺。技能人才数量、质量不足,成为众多制造业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约有1.65亿人,高技能人才只有4700多万人,仅占产业工人的28%。十多年前就开始出现的“技工荒”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技工紧缺现象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地区,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我国技术工人求人倍率超过1.5,高级技工求人倍率高达2.0,供不应求现象十分突出,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已成为严重制约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副部长周慧表示,科技创新是艰辛和漫长的过程,只有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员进入制造业长期积累,企业才能拥有持续的创新底蕴,中国制造才能充满创新动能。
周慧认为,目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不少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入先进制造业的举措,但企业仍面临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难题。以我所在的行业为例,声学、电子控制、电机设计等专业的人才紧缺。建议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培育和集聚工作,开展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试点,推动上海人才集聚高峰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在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集聚上形成“人才高地”。
记者注意到,无论国家的“千人计划”,还是印发的《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均不断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不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促使广大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记者 郭航 刘昱汝)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9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