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京杭大运河对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与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由此带来了沿线城镇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古代著名的运河经济带。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原香港商报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在两会提交《关于设立“京杭大运河经济带”的建议》的提案,希望通过疏浚、复航京杭大运河,设立、开发“京杭大运河经济带”,展示我国文化自信,为我国经济转型再添一把利器。
黄扬略认为,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面前,京杭大运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水利设施管理失范、航运功能发挥不足、社会经济功能退化、文化遗产损失惊人、无序开发状况堪忧等问题。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特别是我国疏浚技术已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有利条件下,全线疏浚复航贯通京杭大运河的条件已经成熟。设立、开发“京杭大运河经济带”,适时对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的价值和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定位,依托内河运输功能,以沿河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为节点,沿河重点城镇为核心,结合城镇化布局,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航运物流业为基础,临港工业、轻工业、农业、仓储业为主体的线性产业带,同时着力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休闲等高端服务业,打造运输便捷、工农商贸发达、城镇密集、旅游兴旺的综合性新兴产业经济带,对当下我国经济转型意义重大。
黄扬略表示,疏浚、复航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当代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应对国内国际经济低迷的有效抓手,对促进南北经济繁荣和区域开发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一幅宏伟巨卷,是文化自信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经济贡献方面,京杭大运河纵贯京、津、冀、鲁、苏、浙6个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疏浚、复航大运河对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沿线城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特色小镇建设、贫困地区有效扶贫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土地价值提升、工农业经济发展、物流产业繁荣等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运能不亚于3条京杭高速公路。同时可诞生负责河床管理的疏浚公司、负责水上交通的运输公司、传播运河文化的文化公司、旅游服务的旅游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
在展现文化价值方面,京杭大运河做为世界文化遗产,2500多年形成的深厚的运河文化,对发扬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内涵具有巨大价值。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建筑都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运河边许多民风民俗透露着务实之魂,这些习俗都是祈愿实际生产的收获,直接、真切地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希望实实在在收获丰收的愿望;运河生产过程中也创造了大运河号子、摇橹号、下锚号等许多与生产相关的艺术,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挥集体劳动。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京杭大运河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吴国时期,漫长的历史为沿岸沉淀下了众多古迹,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大地史诗”,与雄伟的万里长城交相辉映。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运河沿线旅游,必将极大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必将成为世界又一重大旅游观光目的地,对海内外游客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黄扬略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抓住“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的契机,结合“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大转身”、杭州G20会议后的“大变脸”和运河沿线各地“新型城镇化”的探索,按照五大理念,以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为基础,成立运河管理机构,制定整体性的大运河管理和开发战略,协调运河区域间协作机制,全面疏浚大运河尽快实现全线通航,恢复和焕发京杭大运河的风采,带动沿河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旅游文化提升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化连贯五条江河的旱涝协调水系和生态体系。从国家层面规划建设国家级的“京杭大运河经济带”,以实现经济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协调,为我国流域经济文化社会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再探新路,为我国经济转型再添利器。
2017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