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的5年是我国轻工业发展很不平凡的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的领导下,轻工人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开创了轻工事业发展新局面,取得新的成就。总体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2014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07万亿元,利税总额2.1万亿元,利润1.4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5%、9.42%、8.82%。
2014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10.4万个,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7%,资产总额占全国工业资产总额的14.9%,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0.2%,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3%,轻工业实现贸易顺差占全国贸易顺差的120.9%,就业人数占工业总就业人数的25%。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轻工内外销比重进一步改善。2014年轻工内销占87.6%,比“十一五”末提高3.2个百分点。区域结构趋于协调,随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轻工行业投资的增大以及东部地区轻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轻工业得以快速发展。2014年东部地区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57.5%,比“十一五”末降低7.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占全国22.7%,提高5.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全国11.7%,提高1.5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逐年增强。百强企业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协同发展。2014年轻工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合计2.4万亿元,占到轻工全行业的9.7%;海尔、光明食品、雨润等5家公司均超过1000亿元。盈利能力百强企业平均利润为19亿元,茅台、五粮液、娃哈哈等6家公司利润均超过100亿元。
3.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轻工产品出口额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首位,2014年出口6154.3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4.71%。尽管近两年轻工出口增速有所降低,但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没有下降,部分出口产品单价有所上升。家用电器、食品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一些轻工龙头企业通过境内外兼并重组,不仅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还获取了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外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跨国布局了优势产能,拓展了业务区域和领域,初步打下了成为跨国企业的基础,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行业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通过应诉、协商等手段维护行业和企业利益。企业更加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电池行业企业联合起诉国外专利无效案,不仅维护行业利益,还成为我国工业界2013年度应对知识产权10大典型案例之一。
4.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壮大和完善,基本覆盖了轻工全行业。目前轻工行业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全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44个,比“十一五”末增加29个。全行业获得国家科技发明、科技进步奖等一批重大成果奖项,2011—2014年轻工行业获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获科技进步奖14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共评出获奖项目662项。研发投入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增多。一批重大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攻关、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制糖行业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已得到突破。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酿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快装备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设备在行业的应用。食品加工装备等装备自主化水平不断提高。
5.品牌影响力和食安水平提升
完成《轻工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和糖、啤酒等单位产品能耗等国家标准,为轻工行业制定产业急需,具有创新和国际化的标准奠定了基础。每年完成标准报批、申请标准计划上百项。截止到2014年底,轻工标准总数达5187项,其中国家标准2206项,行业标准2981项。共有8个标委会主导制定了21项国际标准。轻工现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0个,分技术委员会86个。组织启动了轻工领域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新梳理并不断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检验检测能力、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等,监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6.绿色制造取得进展
开展调研,制定、实施减排方案。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项目中的“轻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筛选与评估”课题。完成国家清洁生产推行规划轻工行业部分内容的编制和轻工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实施方案、全国工业能效指南轻工行业部分内容的编制,为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奠定基础。在发酵、酿酒、制糖等重点行业196个轻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中重点推荐了61个重点示范项目,获得国家财政奖励资金3亿元。开展制糖行业节能减排对标活动。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完成或超额完成淘汰指标。
7.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提档
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共有231个,其产值约占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6%,与“十一五”末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加强对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规划编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在发酵等行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区,建立和完善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检测、信息等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完善产业和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提升产业集群的质量和档次。有10个轻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了工信部认定。2011年—2014年,有16个单位获得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8.融合发展呈现较好态势
轻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随着轻工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物流配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应用,促进了酿酒、饮料等行业的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娃哈哈集团、金猴集团等7家企业成为工信部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反思 行业尚存短板
“十二五”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但是存在问题还比较突出:
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供给上看,低水平供给过剩,高水平供给不足,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处在中低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显现;从产业结构来看,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布局结构看,行业布局仍主要在东部地区,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产业集群中进入园区的企业还不多。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从目前的轻工业总体上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人才、技术储备不足,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受科技体制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成效。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大部分行业的高端装备、核心技术及高品质、关键的原材料依然依靠进口。
品牌影响力较弱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贴牌产品较多,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很少。食品安全问题有时还比较突出。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部分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还比较大。
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产业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
2016年07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