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在2016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年会上发言时指出,制造业将是分享经济的主战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的大国,如果能够把两个优势叠加起来,将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
当前,我国分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很多类似滴滴打车、神州专车这样的应用,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受到资本的追捧。在肯定其发展的同时,安筱鹏认为,目前的分享经济多数集中在消费资料的分享,未来的分享要从消费资料迈向生产资料,从消费环节进入生产环节,从为个人消费者服务转向为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和生产效率。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安筱鹏认为,这句话一语中的地表达了制造业分享经济的核心内容。
安筱鹏表示,生产资料的分享能够帮助广大的制造企业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生产能力,是推动智能制造的很好的助推器。当前很多中小企业虽然有着智能化转型的想法,却往往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停滞不前,如果能够培养一批示范型企业,通过分享生产资料和生产能力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相关的工厂设备、解决方案、技术人才等服务,可以解决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和单位正在开展探索和实践。
分享经济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但作为一个30年前就已经提出的美好设想,当前生产领域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对此,安筱鹏认为,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解决了分享交易的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谁和谁交易、交易什么以及怎么交易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无论是分享资源的提供者,还是分享的对象,交易双方是碎片化的、分散的市场,而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平台,把分散的双方进行精准的匹配。对于第二个问题,过去的生产能力是不可计量的,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其转化成时间、里程、产量、精度等单位,对服务加工的能力进行计量,促使交易完成。对于第三个问题,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搜寻成本、物流成本、支付成本都得到了降低,带来了交易成本的最小化。他表示,正是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分享经济付诸实施的三个基本问题得以解决,未来分享经济将大踏步进入制造环节。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社
2016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