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会员注册

会员中心|广告服务|企业服务

写给祖国母亲的信(图)

写给祖国母亲的信(图)
中国硬笔书法家

  庞中华

  用“硬笔”书写中华崛起

  亲爱的祖国母亲,人的命运,有时真不知由谁安排。1980年7月,我的第一本小书《谈谈学写钢笔字》,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时做梦也没想到,在此后中国大地上,会掀起经久不息的硬笔书法热潮,并从此改变我命运的航向。

  那时,我是河南大别山一位地质队员,一心想当诗人。当时我想在《谈》书出版后,对硬笔书法的学习告一段落。然后回地质队重操旧业,再写一本地质队员的诗集。我觉得,云里雾里、高山大川……地质队员的生活既豪放又浪漫!

  《谈谈学写钢笔字》第一版印刷40万册,在两个月内售光,出版社一版接一版重印,此后突破一千万册大关。许多事接踵而来:一家又一家出版社向我约稿,读者来信大捆大捆邮来,河南大学第一个邀请我去演讲,北京和全国各地媒体纷纷对《谈》给予热情评价,《人民日报》1980年11月29日首先作出肯定,标题是“书法的新品种——钢笔书法”。

  我兴奋激动,但又惶恐不安。我当有自知之明:我的知识肤浅,自幼缺乏书法熏陶,既无师承也缺家训,仅靠些许勤奋,在“文革”年代中于深山闭门自学,然后被推了出来,被一次次曝光。我是幸运的,是被时代推上了舞台,被千百万书法爱好者推上风口浪尖。

  唯恐有负众望,于是我开始不断给自己“充电”、“补钙”。

  那时,王通讯、雷祯孝等倡导的“人才学”理论,给我许多启迪。我重新自我设计,自我调整,重读有关艺术、美学、书法史、书法理论,临写历代法帖。我恍然大悟:我们远古祖先从甲骨文到钟鼎文近两千年,都是硬笔书法的历史——这让我充满信心!为了书法教育,我又开始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前苏联的、美国的,更多是中国的,其中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我抄于笔记本上,对于我的书法教学,受益匪浅。

  1982年,文怀沙老爷子将他的老朋友钱钟书先生赠送他的《管锥篇》嘱我阅读。全书艰深难懂,但我读懂了“通感”一节,并根据眼睛和耳朵“通感”的原理,大胆创造了用手风琴音乐伴奏下书写的“快乐立体教学法”,从国内到海外演讲近千场,反响热烈。让外国朋友们也理解并爱上了中国书法。

  1983年,央视《文化与生活》编导骆幼伟,邀我从太行山地质帐篷步入央视屏幕。又经中国电视报记者周金华大姐,推荐到央视电教部副主任赵德珍大姐,由我在央视主讲,并前后播放达五年之久的《钢笔书法讲座》,中国硬笔书法的热潮愈发红火起来。

  二十多年过去,硬笔书法已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硬笔书法的红火还带动了中国硬笔制造业的兴旺,中国三千多家硬笔制造企业,每年生产量500亿至600亿支各式样新款硬笔。专门生产“庞中华硬笔书法用笔”的基地,已在广东省韶关建厂,并开始生产书法笔供大众选用。

  从北京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到各省、地、市、县,如今都纷纷建起了硬笔书法社团。前年我到山东潍坊,有高密县硬笔书协主席请我题词。回京后,我告诉我的一位山东高密县东北乡籍朋友——著名作家莫言先生,请他也题个词。莫言惊奇地瞪大眼睛:“你们真厉害,连我的老家都建立协会了!”


  想当年我第一次走上央视屏幕,穿着旧衣装,脖子上套个假衣领,豪情满怀,作“六行体”小诗云:“旧衣难掩情满怀,中华初上央视台。痴心书友万万千,硬笔雄风滚滚来。众人推我浪尖去,一生命运天安排!”

  亲爱的祖国母亲,现在我终于悟出来了:人生命运,由天安排,也由自己安排。

  庞中华1945年出生,祖籍四川达州。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主要开拓者,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自1980年以来,有300多种字帖及理论、诗歌、散文、教材出版至今不衰,其图书总印数超过亿册。在央视、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次主办书法讲座,还曾应邀到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举办书法讲座千余场。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来源:北京晚报


2009年10月30日